BASIS币是一种与法币价值挂钩的算法稳定币,通过动态调整供应量的机制维持币价稳定。它起源于2018年Basecoin项目的理念,后演变为BasisCash协议,采用三币模型(BAC/BAS/BAB)实现弹性供给调控。作为去中心化稳定币的代表之一,BASIS币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增发或回购,当价格高于锚定值时增发代币扩大供给,低于锚定时则发行债券吸引套利者回收流动性,这种机制使其在加密货币市场剧烈波动中展现出独特的稳定性。其创新设计吸引了包括风投机构在内的早期投资者,并在DeFi领域获得应用探索。
BASIS币面临着算法稳定币赛道双重机遇与挑战。渣打银行预测2028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达2万亿美元,BASIS币凭借无需实物抵押的特性,在跨境支付和DeFi借贷等领域具备潜力。但摩根大通同期报告监管政策趋严可能导致市场分化,加之USDT、USDC等中心化稳定币占据主导地位,BASIS币需突破流动性瓶颈。当前已有超30家国际银行接入数字人民币系统,若BASIS币能与之形成互补,或将在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找到差异化发展空间。技术层面,其跨链兼容性和智能合约功能的持续优化将成为关键变量。
市场优势集中体现在机制设计的精巧性上。与DAI等抵押型稳定币不同,BASIS币通过BAS权益代币激励参与者维护系统稳定,持有者既能获得增发收益又可参与治理。实际运行中,当BASIS币价格偏离1美元时,套利者通过买卖BAB债券获取溢价收益,这种市场自平衡机制大幅降低人为干预需求。采用类似机制的Waves稳定币USDN年化收益曾达20%,印证了该模型的经济可行性。BASIS币支持与主流加密货币的互操作,在XBIT等去中心化交易所已建立专属交易通道,2025年日交易量峰值突破500万美元。
使用场景正从单一交易媒介向多元化延伸。除作为DeFi协议的结算工具外,BASIS币凭借价格稳定性在跨境贸易中显现价值。例如在清洁能源领域,香港企业StoneLink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碳信用与BASIS币的自动结算,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。算法稳定币的特性还使其成为对冲传统加密货币波动的工具,部分交易所已推出BASIS币与比特币、以太坊的衍生品组合。其债券机制在机构投资者中形成独特吸引力,通过锁仓BAB获取未来溢价的方式,为市场提供了非对称收益机会。



















